国军诸将中,善战者有不少,而这其中,黄百韬可位列其一。
不过,只要提到黄百韬,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“杂牌”这两个字,但究竟其到底是怎么个“杂牌”,却很少人能说清。
实际上比较准确的描述,是黄百韬本人乃“杂牌”出身,而他的主力基干部队25师(军),却是正儿八经的嫡系。
一、25军的“魔幻”军史
国军中央军的25军,成立于1938年,当时是由52师和190师组建而成,首任军长为王敬久,之后该军经历了多次改编,到抗战结束前夕,该军下辖三个师,分别为40师、108师以及148师。
而这三个师,均大有来头。
其中,40师是25军的核心部队,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,该师的前身,是在国军中大大有名的税警总团,所谓税警总团,是当初宋子文在担任南京政府财政部长之际,利用手中职权,花大价钱建立的一支私人武装。
展开剩余88%由于宋子文地位特殊,加上手里有钱,因此对这支经他一手建立的部队相当大方,不仅人才挑选上十分严格,训练、装备更是什么好的用什么。
比如高级军官方面,该团第一任、第二任团长均出自西点军校,此外孙立人也曾在该团当过团长,单看这一点,就知道这个税务总团可谓是人才济济。
而在训练上,宋子文要求更是相当之高,除了配备有八名德国军官之外,还注重引入西方练兵方式,如孙立人在担任该团团长期间,就创造出中西结合的“孙氏操典”,经过严格训练,该部队的整体素质要优于当时国军绝大多数部队。
至于装备方面,由于该团的装备均是国军财政部自行购买,所以更是好到没边儿,举个简单例子,在抗战还没有爆发前,该部队就配备上了水冷重机枪,另外步枪更是一水儿的毛瑟步枪,此外还有手枪,则是大名鼎鼎的7.63毫米毛瑟M1932。
不过,该部队也正因为太过优秀,因此在淞沪会战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,并在此战中受到重创,最终,该部一分为二,其中一部分被改编为国军新38师,并跟着孙立人去了缅甸,再往后,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1军成立,而由税警总团的人组建而来的38师,就是新1军的基干力量。
除了孙立人带走的一部分外,还有一部分被国军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拉拢,并最终改编为40师。
也就是说,25军40师其实就是原来国军税警总团的人,正因为这部分人之前接受过极为正规严格的训练,加上装备、素养都较高,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了25军的核心主力。
而税警总团当初虽说是宋子文的私人武装,但却并不是那些国军杂牌部队能比的,可以说是嫡系中的嫡系,因此,由其余部改编而来的40师,也是正儿八经的国军嫡系部队。
除了40师外,25军其他两个师,也就是108师和148师,也可以算是国军的嫡系部队。
其中,108师的前身是东北军一部,当初西安事变后,东北军被老蒋不断瓦解改编,而108师追溯起来,其实是源自王以哲的老部队,经过老蒋的不断改造,最终成为了国军的嫡系部队之一。
还有148师,最早是“哈儿将军”范绍增的基干,范绍增在1942年被老蒋强行夺走兵权之后,一怒之下就去了重庆寓居,而他的部队一大部分被编入到了25军之中。
当然,论战斗力,108师和148师肯定是比不上税警总团出身的40师的,但不管怎么说,25军并非杂牌部队,是名副其实的国军嫡系。
而真正是杂牌的,则是黄百韬本人,由于他并非出身黄埔,也不符合“浙陆一”(江浙系、陆军大学、国民革命军第一军)任何一个条件,因此,就他的情况放在国军之中,那就是妥妥的杂牌出身。
总结一下就是,黄百韬本人是杂牌出身,但他的25军(师)却是国军真正的嫡系部队。
而问题就出在这里,既然黄百韬并非嫡系而只是杂牌出身,他又是如何能当上25军军长,并在后来出任国军第7兵团司令的呢?
说起来,这个过程比25军的军史更加魔幻。
二、黄百韬的“魔幻”人生
黄百韬出生在天津,但祖籍是广东,而这一点为他在后来执掌七兵团时帮了大忙,当然这是后话,早年间的黄百韬,过的相当不如意。
因为家道中落,还在读书的黄百韬不得已就投了军,最开始也是默默无闻,后来经人介绍,转到了江苏督军李纯的麾下,这个李纯可是个大名人,北洋时期的“长江三督”之首就是他。
而黄百韬在转到李纯麾下最初,是给李纯当传令兵,由于李纯是天津人,因此黄百韬出生在天津就成了优势,天然上就受李纯喜欢,此外,黄百韬当兵之前又念过几年书,为人也伶俐,与一般的士兵格外不一样,因此这就更让李纯对他信任有加。
正因如此,李纯就把自己最喜爱的一个侍女嫁给了黄百韬,正所谓嫁汉嫁汉、穿衣吃饭,既然嫁给了黄百韬,这个侍女自然是希望黄百韬能飞黄腾达,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,所以就没少在李纯面前说黄百韬的好话,一来二去,李纯更有了培养黄百韬的想法。
之后,经李纯安排,黄百韬被送到了金陵军官教育团深造,而照这个趋势发展的话,黄百韬未来必将成为李纯的头号干将。
但事与愿违,就在这个时候,李纯突然死了。
至于死因,说法有很多,其中有说是李纯撞见自己的一个小妾与副官私通,结果这个副官担心被处死,直接当场杀了李纯。
李纯的死,对直系军阀影响不小,而对即将要从金陵军官教育团毕业的黄百韬来说,更是影响巨大,这意味着,他从今往后没有靠山了。
但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,就在黄百韬为此郁闷之际,他又遇到了另外一个贵人,谁呢?正是张宗昌。
张宗昌对黄百韬其实并不熟悉,但他之前曾在金陵军官教育团挂名当过一届校长,正是因为这层关系,黄百韬就攀上了张宗昌,去了直鲁联军当了一个基层军官。
去直鲁联军之后,黄百韬也深知这机会来的不容易,所以相当卖力,仅仅几年时间就干到了旅长一职。
再往后,张宗昌兵败,其残部被徐源泉收拢起来,并投奔了老蒋,而黄百韬自然也跟了去,但我们也知道,老蒋对杂牌部队的政策一向就是瓦解消耗,所以徐源泉所部在此期间没少被当枪使,最终到1936年,老蒋干脆找了个理由,直接将徐源泉解除了军职。
而黄百韬,则是被送到了国军陆军大学特别班“深造”,其实说是深造,倒不如说是老蒋为解除杂牌将领军权的专门设立的地方,因此到这个时候,黄百韬又一次面临着前途问题。
有意思的是,黄百韬当时写了一篇论文,因为写的不错,得到了何应钦的赞许,何应钦一看这是个人才啊,于是当即就把黄百韬推荐到了三战区,给顾祝同当参谋长。
到了这个时候,黄百韬算是半只脚踏进了国军内部,而能走到这一步,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相当“魔幻”,充满了戏剧性,但即便如此,黄百韬距离兵团司令还有很远,而他之后经历,那才叫“丰富多彩”。
三、兵败身死
三战区是顾祝同的地盘,而参谋长又是核心岗位,所以最开始,顾祝同对黄百韬十分抵触,尤其是对他杂牌出身更是相当不感冒,在这种情况下,黄百韬也知道自己的处境,所以只能在本职工作上玩命表现,以期望得到顾长官的赏识。
还别说,由于黄百韬本身能力不算差,加上老实听话表现极好,居然慢慢的改变了顾祝同对他的看法,但毕竟参谋长不能让外人干,因此顾祝同思来想去,就把黄百韬推荐到了25军。
当时的25军,隶属于三战区,而上一任军长张文清,被调任二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,因此军长之位就暂时空了出来,正是在这种机会下,黄百韬来到25军,开始担任该军军长。
不得不说,这个调动对于黄百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,毕竟参谋长地位再高,也不如军长有实权,所以在上任后,清楚自己没啥后台的黄百韬更拼了,带着25军勇猛作战,每次冲锋都是25军在前,撤退则是25军殿后,时间一长,顾祝同更是对他刮目相看,慢慢的也就把黄百韬真正纳入到自己的嫡系之中。
而黄百韬也十分给顾祝同争气,除了继续保持作战勇猛之外,还展现出“大公无私”的一面,比如不争权夺利,遇到战利品先紧着友军,时时刻刻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,到最后,居然引起了老蒋的注意。
当然,黄百韬也不是没遇到仕途危险,孟良崮一战后,老蒋为追究责任,原本准备杀杀人立威,而作为杂牌出身、又是当时名义上的总指挥,所以,杀黄百韬最为合适。
对此,黄百韬当时也自知难逃,临去南京开会前还告诉副官,自己怕是有去无回了。
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,在会议上,黄百韬力陈自己不顾损失、拼命救援张灵甫的经过(当然这也是事实),加上在开会前他向汤恩伯、顾祝同表示,一切责任都是自己的,与他人无关,搞得顾、汤二人也十分不好意思,因此就在大会上力保黄百韬,把大部分责任,都推到了张灵甫不听指挥、胡乱行动上。
这么一来,无形中就把黄百韬给救了,而老蒋最终对他仅仅是撤职留任,反而对李天霞进行了严惩。
再往后,国军7兵团成立,而最开始,老蒋是准备往胡琏当兵团司令的,但考虑到平衡内部势力,最终在顾祝同的建议下,由黄百韬正式担任7兵团司令。
这就是黄百韬当上7兵团司令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不仅魔幻并且离奇,可以说是各种机缘巧合,当然也离不开黄百韬的表现,而按理说,到这个时候的黄百韬已经算是“修成正果”了,但实际却是,他也就当了几个月的兵团司令便兵败身死。
1948年11月,淮海战役打响,而我军在第一阶段的主要目标,就是黄百韬的7兵团,经过昼夜兼程追赶,成功将其围在了碾庄,在经历了一番血战后,最终于当月22日,将该兵团全歼,而黄百韬也在此战中身死。
至此,黄百韬费劲苦心拼命逆袭才得到的地位,彻底化为了南柯一梦。
发布于:陕西省益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